日前,在广州市协作办、广清指挥部、花都区“百千万工程”指挥部办公室、花都区农业农村局和广清指挥部驻连山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,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带领区舞蹈家协会,走进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股巢配资,开展“艺术赋能·舞绘连山”——非遗民俗文化展演暨交流学习采风活动。
在“七月香”的风里,在瑶鼓的震颤中,50余名文艺工作者以舞蹈为媒、以爱心为桥,在连山的青山绿水间完成了一场“文化赋能”与“艺术反哺”的双向奔赴,这里有山野舞台蒸腾的汗水,有校园教室绽放的笑靥,有非遗传承人掌心的温度,更有壮瑶村寨里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,这场活动为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和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文化动能。
舞蹈与民族文化的共鸣
两地舞者共谱“七月香”华章
8月30日清晨7点半,花都团队早早出发了,抵达后稍作休息便顶着炎炎烈日于下午2点直奔演出现场彩排,那块还没铺上地胶被烈日烘烤得发烫的铁板舞台,踩上去甚至能听见鞋底与金属摩擦的“滋滋”声。尽管汗水浸透衣衫,但舞者们热情不减,反复打磨动作细节,与连山当地演员沟通协作,为晚上的演出做足准备。
夜幕降临,连山“七月香”田野音乐会在热闹非凡的氛围中拉开帷幕。花都区舞蹈家协会与连山演员同台献艺,当地壮瑶演员以一支“热场迎客舞”欢迎着身穿不同民俗服饰的人们,花都团队的歌舞节目《我们的新时代》以交响乐般的合唱推开时代画卷,少儿舞蹈《一起跳舞吧》像撒向夜空的星星点燃人们起舞的热情,舞协会员的《舞韵破晓》意境悠远,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喝彩。连山本土节目也尽显壮瑶风情。
股巢配资
两地文艺工作者以舞步传情、以韵律会友,通过“交流展演+学习汇报”的形式,既向连山群众展示了花都文艺创作的活力,也从连山非遗舞蹈中汲取了灵感,实现了“送文化”与“种文化”的双向互动。现场观众纷纷表示:“两地的文化艺术各有特色,合在一起特别有火花!”
爱心书包书籍承载希望
175份开学礼包点亮童心
8月31日上午,花都团队走进连山民族小学,开展“爱心传递·舞动希望”走访慰问活动。花都区文联、区舞蹈家协会携手华星教育培训中心、小脚尖艺术培训中心、优儿教育培训中心、伊嗒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、莘曼艺术培训中心5家会员单位,为学校捐赠了175份“爱心开学大礼包”(包含书包、文具等)。区文联同时受花城出版社和著名作家王威廉的委托,为学校赠送了40册书籍。
“谢谢叔叔阿姨!”“这个书包我好喜欢!”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接过礼物,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。活动中,花都团队还参观了校园,与孩子们亲切互动,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。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希望,我们希望通过这份小小的心意,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广州的温暖,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,未来用知识建设家乡。”
敲响瑶族的非遗舞蹈密码
跟着传承人学习长鼓舞技艺
离开校园后,花都团队前往连山文化馆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艺术研学。文化馆舞蹈室的木质地板上,国家级非遗“瑶族小长鼓舞”省级传承人赵朝雄老师正等待着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。
舞者们围圈听课,从小长鼓舞的历史渊源、发展脉络,了解到凡是瑶族人民生活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小长鼓舞来反映,从“盖新房舞”里“做拜四方”的庄重,到“寻屋地”“挖屋地”的虔诚,再到“盖屋”“收鼓”的欢腾,每一个动作都是游耕生活的切片;“过山”的蹲低穿越似翻山越岭的喘息,“大莲花”的旋转则像极了梯田里层层叠叠的涟漪。
随后,舞者们跟着节奏起舞,起初略显生涩,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础节奏及基本舞蹈语汇。每一位舞者都深刻地感受到“艺术来源于生活”,更体会到非遗技艺“活态传承”的生命力——“非遗不是旧照片,而是可以放进当代舞蹈里的活细胞。”这种“学技艺、悟文化”的深度交流,为花都舞蹈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,也让非遗保护从“博物馆里的展陈”变为“舞台上的对话”。
此次“艺术赋能·舞绘连山”活动虽已落幕,但两地文艺交流的故事仍在续写。当艺术的种子落在乡村的土壤里,当文化的溪流汇入时代的江河,我们看见的,是一幅“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”的乡村振兴画卷,更是一幅以文化引领民族团结,多民族和谐共融的生动画面。以舞为媒,以心相交,花都与连山正携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,书写更多“文艺共兴”的美好篇章。
南方+记者 周甫琦
通讯员 刘高红 马心欢股巢配资
诚信双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