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众网记者 彭苗苗 刘萍萍 青岛报道
在青岛西海岸新区,有一位始终以行动践行“守护”初心的女性——王青。她是中共党员、海军首批作战舰艇女舰员、退役军人,如今又多了青岛市第262例、西海岸新区第55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身份。从驰骋大洋的“浪花白”到点亮生命的“生命红”,从军营里的比武尖兵到生活中的平民英雄,二十载光阴流转,王青用一次次挺身而出,诠释着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军人本色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

王青的担当,始于年少时的精神熏陶。2011年12月,即将大学毕业的王青怀揣着对军营的无限憧憬,毅然投笔从戎,穿上了梦寐以求的“海军蓝”,成为北海舰队首批作战舰艇女舰员。这份选择,在当时并不被所有人理解,但王青深知,军营是淬炼意志、践行使命的最佳舞台。
2013年的北海舰队防化专业比武现场,王青以31秒的稳定发挥从95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,夺取单个项目的比武冠军长富资本,创造了舰队防化专业比武中,女舰员首次参赛和首次夺冠的两项记录。军旅生涯赋予她的不仅是过硬的本领,更有刻进骨子里的责任与担当,在多年后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。

军旅生涯中,王青不仅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能,更将责任与担当刻进了骨子里。舰艇上的岁月,她曾多次参与海上维权、战备巡逻等任务,在茫茫大洋上坚守岗位,用青春和汗水守护着国家的蓝色国土。那些在风浪中坚守的日夜,那些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时光,都成为她日后面对挑战时最坚实的底气。

2016年,王青告别军营,转业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工作。脱下军装,但她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退役军人、一名共产党员。在新岗位上,她将军营里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延续下来,积极投身海洋生态保护与科普工作。她牵头组织“弘扬绿色文明,争做海洋卫士”系列公益活动,带领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,清理海岸线上的垃圾;策划多场海洋科普活动,走进学校、社区,用生动的案例向公众普及海洋保护知识,探索提升全民海洋素养的新路径。

生活中的王青,更是将“助人为乐”融入日常。2023年3月,在一次活动中,一名嘉宾突发疾病,情况危急。现场众人尚未发现异常之际,王青已一个箭步冲上前。她沉着冷静,迅速判断情况,立即实施心肺复苏。紧张有序的处置、标准有力的按压,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“黄金四分钟”抢救时间。赶到的医护人员对她专业的处置给予了高度评价。其同事回忆,王青在上班途中还曾救助一名骑车意外摔倒导致腿部骨折的路人。她主动上前查看,用自己的围巾为伤者进行腿部固定,护送前往医院,妥善安顿后便默默离开。这些看似偶然的善举,实则是她多年来坚守初心的必然选择。
2023年8月,青岛西海岸新区机关组织集中献血活动,王青主动报名参与。在献血过程中,当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能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希望时,她没有丝毫犹豫,当场填写表格、采集血样,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。“当时就想着长富资本,能多一种帮助别人的方式挺好的,说不定哪天就能救一个人。”王青回忆道。
命运的齿轮在2025年6月悄然转动。她没有丝毫犹豫,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。面对老人的担忧,她耐心沟通、消除顾虑;面对丈夫和2个年幼孩子的牵挂,她认真科普、获得支持;面对工作的压力,她提前协调、无缝衔接。捐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患者病情反复,采集时间先后三次变更。每次接到调整通知,王青都毫无怨言,只是默默调整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

2025年下半年,王青顺利入院准备采集。住院期间,她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,每天坚持散步、补充营养,用军人般的自律完成着各项准备工作。采集当天,当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通过机器一点点分离出来时,王青的脸上没有丝毫痛苦,只有平静与期待。“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,但可以拓展它的宽度。捐献造血干细胞,为我的生命又增添了一种不同的体验。”王青平静地说。
如今,完成捐献的王青爱心之路并未止步。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,向身边人、向社会公众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安全性和科学性,打破大家对捐献的误解和顾虑。“很多人不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,其实整个过程都很安全,操作简单,而且造血干细胞可以再生。”王青说,“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,用可再生的血液,为更多血液病患者续写生命希望。”

从军营里的防化尖兵,到岗位上的海洋卫士,再到生命的摆渡人,王青在不同的“战场”上,始终坚守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初心。她用青春守护海疆,用热血延续生命,用善举温暖人心,生动诠释了什么是“退役不褪色,转业不转志”。
王青的故事,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的缩影。他们脱下军装,却把军人的担当与奉献带到了各行各业;他们平凡普通,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,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力量。这份从海疆到人海的爱心接力,这份跨越岁月的初心坚守,将会激励更多人向善向美,让生命的光辉在奉献中不断闪耀。
诚信双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