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
「延河记忆」出品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
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
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
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
中国人民大学
从抗日烽火中一路走来
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、共命运
今天是我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
自2014年起
国家先后公布
四批著名抗日英烈、英雄群体名录
有14位陕北公学校友赫然在列
我们心怀崇敬
回望那段峥嵘岁月
致敬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际
挺身而出的人大人
配资盘
林伯熙——“琼崖抗日的青年支队长”
林伯熙(1909—1942),广东文昌(今属海南)人,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支队支队长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林伯熙在文昌县重兴地区组织抗日后援会。1938年,他赴陕北公学学习,同年秋,返回重兴建立文昌县经济中队(后编入重兴游击队)进行武装抗日,并任中队长。1940年9月,重兴游击队改编为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1大队第1中队,林伯熙先后任中队长、第1支队副支队长,并被选为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委员。1941年7月,他率部在文昌县美德村附近歼灭日军60余人。1942年初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任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第3支队支队长。此后不久,林伯熙在金鸡岭伏击日军时不幸牺牲。
左克——“抗战烽火里的白衣战士”
配资盘
左克(1919—1941),浙江嵊县人,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。其父母均为辛亥革命参与者。
1937年,她赴陕北公学学习,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调入中央军委卫生学校(后改名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)任分队长。1939年,她随校迁往晋察冀边区,先后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分队长、政治处技术书记、校部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等。1941年反“扫荡”期间,左克率部在河北易县狼牙山道士观一带转移时遭日军包围,两次昏厥仍坚持指挥作战。她在掩护医护人员突围时不幸牺牲。
胡光——“党的好干部”
胡光(1917—1941),山西太谷人,中共榆(次)太(谷)联合县委书记。
1937年七七事变后,胡光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,后赴陕北公学学习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,他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秘书科科长,1939年调任榆次、太古联合办事处主任,1940年3月任中共榆(次)太(谷)联合县委书记。他积极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减租减息,建立县游击队。在百团大战中,他率领县游击队拆毁了同蒲路榆次段铁路,阻断了日军的交通运输线路。1941年2月,他率领县游击队护送近二十名八路军干部,转入吕梁抗日根据地;5月23日晨,在榆次遭遇日伪军,为了保护身携重要文件的同志,他引开敌人,在激战中中弹负伤,为不被俘虏,自戕牺牲。
曹介——“宁死不屈的县委书记”
曹介(1919—1943),四川宜宾人,中共萧宿铜中心县委书记。
1938年,曹介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参加红军。1938年他赴陕北公学、抗日军政大学学习,同年在新四军任营长。1939年底,他随新四军6支队赴皖东北开辟抗日根据地。1940年,他任宿县股北区区委书记兼区大队长、起草《告股北区人民书》,1941年6月任中共宿东县委书记,1942年11月任中共萧宿铜中心县委书记。1943年3月,他在闵贤集召开全县区乡干部会议时,被日伪军抓捕。被捕后,虽受尽酷刑宁死不屈,抓住机会做劝降人员工作甚至为避免无谓的牺牲,要求党组织停止营救。1943年7月,曹介被残酷杀害。
魏凤璋——“战火中的新闻工作者”
魏凤璋(1918—1943),河南濮阳人,太岳日报社社长。
九一八事变后,魏凤璋即在同学中宣传抗日。1937年,他赴陕北公学学习。1939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调到《新华日报》(华北版)、新华社华北分社任编辑和编委会秘书。1940年6月,他被中共中央北方局调到太岳抗日根据地,创办《太岳日报》,并任社长兼总编辑。1943年10月,日军对太岳区进行所谓“铁磙扫荡”,太岳日报社转移至阳城南山,他带领大家准备返岳南地区复刊,行至阳城县枪杆村时,突与日军遭遇,在战斗中牺牲。
吕光——“奋战在抗日宣传一线”
吕光(1914—1944),苗族,云南思茅人,中共冀热边特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救国报社社长。
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,吕光已在上海、武汉、北平等地从事革命工作。1937年,他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4月,他在陕北公学分校任宣传科长,之后任高级队三队队长、第四队主任。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,他任组织科长、学校党委会委员。1942年,他到抗战最前线的冀东,任中共冀东地委(后改为冀热边特委)宣传部副部长兼救国报社社长,将全部精力投入了抗日宣传工作。1944年10月,他在杨家铺突围战斗中,不幸牺牲。
吴云——“用生命守护信仰的政工干部”
吴云(1915—1944),山东平原人,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第25团政治委员。
1938年春,吴云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0年,他调回山东根据地,在中共山东分局任职工科科长兼党总支书记。1942年后,他任57军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,在新111师做政治工作,后任组织科科长。1944年,他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25团政治委员,后提任滨海支队政治部主任。1944年10月,吴云在与日伪军作战中牺牲。
袁益州——“陕公走出的抗战青年”
袁益州(?—1944),重庆云阳人,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部情报科科长。
中学时期,袁益州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。1938年夏,他赴延安,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学习工作。1939年底,他先后在八路军晋东南保安司令部,新四军第4支队、2师、5师工作,曾任抗大六分校油印股长、新四军第5师兼鄂豫皖湘赣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部情报科科长等职。1944年,他在鄂东黄安县城执行侦察任务时,不幸被捕,惨遭日军杀害。
朱学勉——“游击纵队大队长”
朱学勉(1912—1944),浙江宁海人,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第1大队大队长。
1937年11月,朱学勉入陕北公学学习,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8年5月,回浙东任中共鄞县县委书记、中共宁波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,1939年9月,任中共余姚中心县委书记兼管上虞县党的工作。皖南事变后,他任中共诸暨中心县委书记。1942年5月诸暨沦陷后,他建立诸暨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诸北泌湖乡抗日自卫队,后扩大为诸北八乡抗日自卫大队,开展抗日游击战争。1943年12月,他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,于1944年5月在战斗中牺牲。
牟伦扬——“以笔为枪的报人”
牟伦扬(1919—1943),湖北利川人,《新长城》《救国报》主编。
1937年底,牟伦扬前往延安,任《晋察冀日报》编辑,发表了大量文艺作品,在晋察冀边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。1938年5月,从陕北公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晋察冀边区,任《抗敌报》编辑、记者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42年,他被调往冀东任《救国报》主编,同时兼任冀东全区群众文艺组织“新长城社”理事和《新长城》主编,后被调往冀热辽区党委五地委,任《救国报》燕山版主编。1943年4月7日,报社在丰润白官屯被日军重兵包围,牟伦扬在激战突围中不幸牺牲。
周苏平——“工运与抗战的先锋”
周苏平(1909—1941),江苏溧水人,中共苏南东路特委宣传部部长兼沙洲县县委书记。
1932年,周苏平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3年,他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区委书记,从事工人运动。1937年12月,他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,任十八大队指导员等职。1938年9月,他担任中共苏南特委宣传部部长,后又任中共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党委委员和民运科科长等职。1941年,周苏平奉命去上海执行任务时牺牲。
周时英——“血战镇江的青年英烈”
周时英(1915—1940),云南罗平人,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。
中学时,周时英积极参加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“读书会”,成为地下党外围组织的骨干分子。1936年8月,他赴抗日前线,在上海找到艾思奇、黄洛峰,经介绍进入大夏大学读书。后辗转至延安,在陕北公学学习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被选拔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秘书。1937年10月,周时英等人被抽调到滇军一八四师做党的秘密工作,周时英任该师地下党支部书记。1938年,他随一八四师与日军血战禹王山。1939年,周时英受命撤离到新四军工作,任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。1940年9月,他随新四军在战略要地江苏镇江车站与日军作战,不幸在激战中牺牲。
符克——“回乡抗日的爱国华侨”
符克(1914—1940),出生于海南文昌,爱国华侨,琼崖华侨回乡抗战服务团总团团长。
少年时期,符克就担任昌洒乡童子团团长。1933年他侨居越南,当小学教师。1935年,他考入暨南大学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他辗转上海、南京等地参加抗日活动。1938年赴延安陕北公学学习,并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同年秋,他受派到越南发动华侨支援祖国抗日,任越南琼崖华侨救国会常委。1940年,“琼崖华侨回乡服务总团”成立,符克任团长,积极进行战地救护、开展宣传抗日等工作,有力推动了琼崖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。1940年8月,为敦促国民党琼崖当局团结抗日,他向国民党当局请愿,被残忍杀害。
周鼎铭——“以身殉国的抗战指挥官”
周鼎铭(1901—1944),四川蒲江人,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上校副官处长。
1920年,周鼎铭考入刘文辉宜宾军官养成所,开启军旅生涯。1937年,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。学成毕业后,他返川并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安排,利用自己第36集团军上校副官的身份,积极做工作,投入到动员和组织抗日的活动中,促成李家钰率领第36集团军出川抗日。1944年,他随第36集团军参加豫中会战,在陕县秦家坡误入日军伏击圈,在指挥总部机关队伍奋力抗击时,遭日军机枪扫射和手榴弹轰炸,不幸中弹牺牲。
你们当年用热血与生命
誓死守护的万里山河
我们未曾辜负
你们为之奋斗终身的理想
正照耀着
我们前行的道路
伟大抗战精神永续传承
陕公英烈们的故事始终被铭记
此刻无论你身在何地
请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
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
而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
人民英雄,永垂不朽
缅怀先烈,继续奋斗
特别支持:校友服务与资源拓展部
统筹:赵禾 凯怡
图片编辑:钟汛
排版 责编:马婉骁
诚信双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